发布时间:2025-07-05 21:03:03 来源:低眉垂眼网 作者:探索
文|新浪财经 原祎鸣
编辑|韩大鹏
爱婴医院宿迁市妇产医院将被破产清算……
西安天佑儿童医院因资金问题拖欠员工薪资……
妇产儿童民营医院诺亚医疗被集团并购......
新冠疫情已持续到第三年,病危在除新冠救治外的又现营儿院其它就医需求普遍被压制的情况下,自负赢亏的倒闭民营医院受到了极大的打击,而其中最为惨淡的潮多,当属医生们口中的家民“打死不干小儿科”的民营儿科医院。
新浪财经与民营儿科医院、童医投资机构、活过儿科医院医生交流发现,明天疫情影响下,病危民营儿科医院面临着疫情影响下非刚性需求被压制、又现营儿院收入主要靠诊费、倒闭资金链不足等一系列问题。潮多
虽然未来被压制的家民就医需求可能会有所反弹,民营儿科医院的童医“明天”似乎很光明,但不是活过所有的民营儿科医院都能“活到明天”。
疫情之下,民营儿科医院“渡劫”
“一个不可被忽视的事实是,在疫情爆发地,儿科诊所的生意会下降的很快,几乎处于 ‘停摆’ 状态。”高特佳投资执行合伙人王海蛟告诉新浪财经。
民营儿童医院也曾经经历过辉煌,它们正如被资本喂大的“巨婴”,在短时间内如雨后春笋般席卷几乎所有一二线甚至三线城市。
根据咨询公司统计数据,2015年到2018年,中国新型儿科诊所品牌数量约为150家左右,其中65%为近三年成立。
但是,仅仅三年后,疫情的突然袭来,让这样的光景不复存在,如今的儿童民营医院迎来了“倒闭潮”。
王海蛟举例说到,在上海几乎全面封闭的情况下,能够去就诊的一定是非常着急的病,而这一部分患者大部分都是由公立医院来解决。
长春市儿童医院主治医师胡亮也表示,相比较公立医院会在疫情期间解决危重患者的刚需,很多民营儿科医院的消费者不是“刚需病人”,都是在儿童保健、慢病等领域就医的患者,追求的是对某个私立医院品牌的情怀、和细致的就医服务。因此,对这部分患者而言,就医的弹性较大,在出现疫情的时候,患者会选择再等一等。
此外,按照规定,基层医疗机构不能接诊发热、干咳等10类疑似新冠肺炎症状的患者,且止咳、抗病毒、抗菌素等药品购买需要实名登记,有些医疗、医药机构甚至直接下架。
而儿童患病的症状,包括发烧、咳嗽等,都和新冠症状类似,按规定要去医院发热门诊,也减少了民营儿科医院的部分客源。
对民营儿科医院发展影响更大的是,疫情影响下,很多儿童都在家上网课,避免了校园交叉感染问题,所以即使在儿童患流感的高峰季也很少有儿童患病,儿科门诊全年不再有高峰季。
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儿科医院的生意急转直下。相比较会有国家来“救死”的公立医院,资金支持不足的小型民营医院很可能因为疫情的冲击而资金链断裂直接倒闭。
谁能熬过寒冬?
王海蛟表示,因新冠疫情而推迟的就医需求仍然存在,只是推迟而不是消失,所以当疫情平稳之后,小朋友打疫苗、看病、手术等需求都需要被满足。
其认为,等疫情逐步平稳,相应的需求会有所反弹,民营儿科医院会迎来一个较大的发展,幸存者的市场扩张会更快。
但能“活下来”的几乎都是头部机构,王海蛟认为,由于但如今企业要考虑的不是疫情结束之后怎么发展,而是怎么熬过眼前的寒冬。
“未来的3个月、6个月怎么过,这才是CEO首先要考虑的问题。”王海蛟认为,企业能做的就是开源节流,对于连锁儿科企业,亏损较大的店关门处理,医生的薪酬体系进行调整,平衡固定薪水和弹性薪水,开展多样经营,这是一个共存亡的时候。先保证活下来,保住资金链,不然就算明天再好,和你也没关系了。”
今年5月,曾在2015年和2016年获得两轮融资的省级爱婴医院宿迁市妇产医院将被破产清算。
今年7月,西安天佑儿童医院部分员工工资被欠7个月,医院所属集团方面表示,集团在亏损,经营状况很艰难,需要一些时间来解决。同一时间,妇产儿童领域民营医院诺亚医疗被新世界集团并购……
这些或许曾经“野心勃勃”的民营儿科医院,已经消失在了这场寒冬当中。
开药少,儿科业务盈利艰难
儿科医院发展难的另一个问题是开药的收入较少,儿科用药和儿科器械的种类比成人要少很多,即使是在公立医院当中,儿科科室也是收入相对较低的科室。
其次,王海蛟表示,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当中遇到的很多问题,都有可能是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正常反应,不像成年人一样,有症状可能就证明着有疾病,所以医生给出的意见可能就是,“再观察一段时间。”
王海蛟以自己带女儿因肚子痛就医的经历举例说到,医生给出的建议是少喝冷饮,等长大之后再看是否有问题,小的毛病先不需要来医院就诊。
开药少,收入结构主要依靠诊费,成为民营儿科医院很难盈利的重要原因。一位医疗投资机构副总裁告诉新浪财经,民营儿科医院即使将诊费定到300-500元,也很难与高投入的成本(场地租金、医生诊费等)相平衡。而即使是诊费定价在1000-2000左右的高端儿科诊所,有时也需要依靠手术费来维持运转。
此外,胡亮还指出,如今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越来越多的医院遵循“循证医学”的治疗思路。此前的传统医学是医生以个人经验为主,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高年资医师的指导、教科书和医学期刊上的研究报告为依据来处理患者。
而循证医学强调的是,医疗决策应尽量以客观研究结果为依据。医生开具处方,制定治疗方案或医疗指南,政府机构作出医疗卫生政策等,都应根据现有的、最好的研究结果来进行。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看病最重要的是 ‘求医问药’ ,患者倾向于为药品付费而不是问诊付费,而基于循证医学的医院,给患者开的药很可能大大减少了,也缺少了这一部分收入。”胡亮表示。
新浪财经了解到,由于单纯做儿科业务盈利艰难,如今绝大多数头部的民营儿科诊所都在以“大专科+小综合”模式在运行,部分在朝着儿童保健和儿童专科领域发展,还有部分机构在同时拓展月子中心、医美等领域,以拓宽盈利来源。
富乐医疗中国区总经理国春丽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民营儿科诊所发展专科本身就是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新冠疫情之前,日常接诊的病例中多为儿童呼吸道和消化道常见疾病,新冠疫情减少了这些儿童常见疾病的接诊,某种程度上促进或者加速了儿科诊所的业务结构转型到朝着儿童保健和专科领域发展。
民营医疗为何“破局”难?
多位专家还提到了包括民营儿科医院在内的全部民营医院的医疗体系存在的问题。王海蛟表示,民营医疗的技术水平普遍来看差于公立医疗的技术水平,这主要是由于民营医疗的医生大部分存在“哑铃型”结构。
具体而言,民营诊所的医生普遍都为年龄较大和较小的医生,而缺乏中年的医生。但在医疗机构当中,35岁到55岁的中年医生才是年富力强的骨干力量。
“55岁以上的医生经验丰富,但精力不足,35岁以下的医生精力足但经验不够。公立医疗机构有一整套梯队,年轻和年长的医生都是少数,大部分都是30岁到55岁的。”王海蛟告诉新浪财经,民营医疗机构有一大批在35岁以下,另一批是退休返聘的高龄医生,真正中年医生占比很小。
这也就决定了大部分人在去民营医疗机构的时候就诊的时候主要购买的是服务。其筛选的目标群体就是追求服务,也愿意接受高价格的患者。
因此,民营医疗的专科方向集中在妇产科、儿科、口腔科、眼科等等,而这些科室也都是在大三甲医院最难挂号、排不上队、就医体验相对较差的科室。
此外,这些科室相比较肿瘤科室也是技术难度相对不高的科室。以眼科为例,其大多数治疗的特点是相对比较标准化,手术在依赖医生的技术水平之外,主要依赖机器设备。而脑科、心脏科能在高难度手术上和三甲医院相抗衡的民营医院凤毛麟角。
民营医疗机构中开销占比较大的部分还有医生的薪酬,其给同等职称的医生的薪水普遍要高于公立医院。“医生会有名望、技术的进修,职称的晋升等诉求,这些在公立医院都会很顺畅,但在民营医疗机构都会面临一些困境,所以民营医疗机构也会给到医生有正常的补偿机制,也就是更高的薪水。”王海蛟称。
而疫情期间,包括儿科医院在内的民营医院也迎来了倒闭潮。天眼查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企业名称与“医院”相关的民营企业的破产重整案件达到100件,同比增长25%。自2020年以来,破产重整的医院数量也可能至少达到上百家。而这,也只是公开报备的一部分,还有未走合法程序的企业的倒闭没有记录在案。
胡亮则从另一角度给出了看法,“民营医疗机构纷纷倒闭还有一个深层次的原因,就是中国的诊所目前来看没有形成一个规范的模式。大家都处战国阶段,每家都在运营自己的模式,各种各样的模式都同时存在,但给患者的感觉就是杂,而且有些不靠谱。等民营医院整体规范起来,患者对其建立信任度,民营医院才能获得真正稳定的客源。”胡亮表示。
一位有着带女儿就医经历的母亲乔颖告诉新浪财经,即使公立医院的儿科诊室排队很久,就医体验并不算好,其也不会选择民营儿科医院。“大三甲医院确实需要排很久的队,还经常挂不上号,但我宁可托关系,找黄牛高价买票也不会选择民营医院,”乔颖解释到,其并非专业人士,并不能确认民营医院聘请的医生是否都是专业的医生,也不能确定民营医院的硬件软件设施、医疗资质是否齐全。
“生病是会对人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的大事,我不希望我的孩子存在用错误的治疗方案治病的概率。”乔颖表示。
相关文章
随便看看